据悉, 2014年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8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毕业了,我们去哪儿?这恐怕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心声。
一线城市的诱惑:北京举办过奥运、上海展览过世博、广州迎来过亚运,北上广与世界同步,选择北上广,你才能真切地感受世界的心跳与激情。
一线城市的尴尬:这里建筑摩登,物质繁荣,娱乐丰富。而常年穿梭在这里的你,却也许只能租住在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天在路上耗费2到3个小时,1年未回家看望父母,无知己。这个城市的繁荣对你而言,始终有一种难言的尴尬。
二线城市的安逸:不担心堵车,也不担心停车;不担心房价,也不用租赁任何东西,二线城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选择二线城市,你成为悠闲生活的主宰。
二线城市的瓶颈:你的生活成本降低了,但发现机会成本非常高昂,缺乏交流新鲜想法的圈子,创业融资难。
家乡城镇的召唤:与生你养你的父母朝夕相处,每天吃到热气腾腾的饭;出门可以呼朋引伴,拥有共同的成长背景和儿时回忆。选择家乡,你时刻感受浓郁的亲情。
家乡城镇的局限:信息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太健全,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市场化程度低,创业起步较难。
习近平: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1、城市之间竞争力差距:总体差距缩小,局部差距扩大。十年来香港的城市竞争力一直居首,但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总体差距缩小。计量发现,城市竞争力指数开始出现收敛趋势。高行政级别城市收敛特征明显,而发散多出现在级别相对较低的城市中。特大型城市收敛趋势明显,但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中等城市呈现倒V型。

2、区域层面:东北地区成绩斐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快速崛起。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过去十年整体发展较快,特别是东北地区借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战略提升,对棚户区进行大规模改造,城市投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中部地区虽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对周边城市带动作用较差,城市分化严重。

3、城市规模: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小城市对整体城市化的规划更为合理,并且抓住了大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同时由于大城市超出承受能力的房价和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中小城市不断受到青睐。

4、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城市最具活力,城市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提升,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城市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喜的是,中国大多数城市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

5、竞争力提升迅速:“三大城市群”及周边城市提升较快,资源型城市崛起迅速。十年间,东北、西北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较快,成绩斐然,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周边城市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经济板块”作用日益增强。资源型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提升较快。

6、城市分项竞争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才和科技竞争力较强,中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提升明显。北京、上海已经逐渐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地,科技、人才竞争力领跑全国,并具备了较强的科技转化、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借助“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幅提高。

2013年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东部地区是求职人员最期望的就业地区,所占比例为51.39%,中部地区意向求职人员所占比例为25.96%,西部地区意向求职人员所占比例为19.08%,选择东北地区的求职人员仍最少,所占比例为3.57%。 分析原因:一是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仍然最受求职人员青睐;二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详细】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选择多,诱惑也多,对于坚守在大城市的人,应该时刻记住自己坚守的理由,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对于逃离大城市回小城市工作的人,更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因为在小城市的就业机会较少,如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很容易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小城市生活安逸,人容易产生惰性,变得没有动力。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好职业规划,再努力去奋斗,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详细】
从近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点分布来看,大学毕业生选择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就业地点的宜居性,不再紧盯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就业岗位,而是主动选择那些能够发挥专业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和基层岗位。而政府“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启动,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机关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职业无分贵贱,企业也无分贵贱,城市更无分贵贱,所以大学毕业生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道路,而不是受到“北上广”和一些偏见的左右,才是上策。
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毕业后我该去哪工作【详细】
“逃离北上广”趋势再现【详细】
逃离北上广的三个就业样本【详细】
大学生就业意欲逃离“北上广”【详细】